服务项目 | 浏览量21 | 发布时间2018-02-22 |
品牌睿至锋 | 所在地广东 佛山 | 起订≥1 件 |
供货总量未填 | 发货0天内发货 | 有效期至2025-03-09已下架 |
2影响黏度的因素
(1)温度 如式(15)所示,液体的黏度在温度不太高时,式中的指数项比乘数项的影响
,即温度升高,η值下降。在温度很高时,指数项趋近于1,乘数项将起主要作用,即温度
高,η值增大,但这已是接近气态的情况。图18为常用金属动力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2)熔点 黏度反映原子间结合力的强弱,与熔点有共同性。因此,合金成分的改变也
定着黏度的大小,图19即为 MgSn系合金的相图与
度的关系。可见,难熔化合物的黏度较高,而熔点低
共晶成分合金其黏度低。
3.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铸件的致密性和健全性与合金的凝固
方式密切相关。由上节所述可知,在铸件断面温度场相近的情况下,无论何种合金,它们的
结晶温度范围的大小对凝固方式的影响有共同的规律性。根据结晶温度范围将合金分为窄结
晶温度范围合金、宽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和中等结晶温度范围合金三种类型。
由于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和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在一般的铸造条件下是以逐层方式
凝固的,其凝固前沿直接与液态金属接触。当液态金属凝固成为固体而发生体积收缩时,可
以不断地得到液体的补充,所以产生分散性缩松的倾向性小。
表面活性元素在金属表面富集,当接近熔点时尤为显著。因为在熔点附近的液体中有大
的原子集团,它们对体积大的原子的排挤也就越明显。但是温度升高时,原子排列的不规
性增加,溶质和溶剂容易均匀混合,而削弱了表面富集现象。因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表
张力反而有所增大,到一定温度后,表面张力又降低。
原子体积很小的C、O、S等元素,在金属中容易间隙到晶格中,也使晶格歪曲,势能
加,也被排挤到金属表面,成为表面活性元素。由于这些元素的自由电子很少,表面张力
,也会使金属的表面张力降低。图112所示为镁合金中加入第二组元后表面张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