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项目 | 浏览量18 | 发布时间2018-01-18 |
品牌睿至锋 | 所在地广东 佛山 | 起订≥1 件 |
供货总量未填 | 发货0天内发货 | 有效期至2025-03-09已下架 |
如图137所示。
对于这类合金铸件采用普通冒口消除其缩松是很困难的,而往
往必须采取其他措施,如增加冒口的补缩压力,加速铸件冷却
等方法,以增加铸件的致密性。
中等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 (如中碳钢,高锰钢,部分黄铜等),凝固区域为中等宽度。
它们的补缩特性、热裂倾向性和充型性能介于窄结晶温度范围和宽结晶温度范围合金之间。
4.铸件的凝固方式的影响因素
铸件断面凝固区域的宽度是由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和温度梯度两个量决定的。
(2)铸型性质的影响 铸件在铸型中的凝固是因铸型吸热而进行的。所以,任何铸件的
凝固速度都受铸型吸热速度的支配。铸型的吸热速度越大,则铸件的凝固速度越大,断面上
的温度场的梯度也就越大。铸型的蓄热系数 (b2)越大,对铸件的冷却能力越强,铸件中的
温度梯度就越大。铸型预热温度越高,冷却作用就越小,铸件断面上的温度梯度也就越小。
(3)浇注条件的影响 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很少超过液相线以上100℃,因此,金属由
于过热所得到的热量比结晶潜热要小得多,一般不大于凝固期间放出的总热量的5%~6%。
但是,实验证明,在砂型铸造中非等到液态金属的所有过热量全部散失。
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的混乱度只是稍大于
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表12为一些金属的熔化潜热和汽化潜热。如果说汽化潜热
(固→气)是使原子间的结合键全部破坏所需的能量,则熔化潜热只有汽化潜热的3%~7%,
即固→液时,原子的结合键只破坏了百分之几。因此,可以认为液态和固态的结构是相似
的,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特别是在金属过热度不太高 (一般高于熔点100~300℃)的条件下更是如此。需要指出的
是,在接近汽化点时,液体与气体的结构往往难以分辨,说明此时液体的结构更接近于
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