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于难熔化合物的结合
力强,在冷至熔点之前就及早地开始了原子集聚。对于
共晶成分合金,异类原子间不发生结合,而同类原子聚
合时,由于异类原子的存在所造成的阻碍,使它们聚合
缓慢,晶胚的形成滞后,故黏度较非共晶成分的低。
(3)夹杂 液态合金中呈固态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存
在使液态合金成为不均匀的多相系统,液体流动时内摩
擦力增加。造成液态合金的黏度增加,如钢中的硫化锰、
氧化铝、氧化硅等。
对应着渐次收缩的铸型体积,铸件的冷却速度比平面部分要小。由此可以
推论,铸型中被液态金属三面包围的突出部分、型芯以及靠近内浇道附近的铸型部分,由于
有大量金属液通过,被加热到很高温度,吸热能力显著下降,相对应的铸件部分,其温度场
就比较平坦。
二、不同界面热阻条件下的温度场
1铸件在绝热铸型中凝固
砂型、石膏型、陶瓷型、熔模铸造等铸型材料的热导率远小于凝固金属的热导率,可统
称为绝热铸型。因此,在凝固传热中,金属铸件的温度梯度比铸型中的温度梯度小得多。相
对而言,金属中的温度梯度可忽略不计。
程传热特征的各物理量之间的方程式,即铸件和铸型的温度场数学模型并加以求解。目前数
值模拟方法日臻完善,应用范围也在进一步拓宽。在实现温度场模拟的同时,还能对工艺参
数进行优化、宏观及微观组织的模拟等。但从三者的联系上看,数学解析法得到的基本公式
是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而实验测定温度场对具体的实际凝固问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
验证理论计算的必要途径。
一、数学解析法
应该指出,铸件在铸型中的凝固和冷却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这是因为,它首先是一个不
稳定的传热过程,铸件上各点的温度随时间而下降,而铸型温度则随时间上升;其次,铸件
的形状各种各样,其中大多数为三维的传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