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商标侵权行为的社会构成危害,具有犯罪性质,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假冒商标是商标侵权行为中情节比较严重的行为。假冒商标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假冒商标犯罪具备以下特征:
1.假冒商标犯罪的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外国人、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外国企业。
2.假冒商标犯罪侵权的客体是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商标专用权和国家正常的商标管理秩序。
3.假冒商标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的,不同的目的动机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但过失为不构成犯罪。
4.假冒商标犯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了假冒商标的行为。
如果对于商标侵权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电咨询我们,或访问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官网。
如何认定商标侵权行为
一般地,构成侵权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件:一是有违法行为存在;二是有损害事实发生;三是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四是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商标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因此,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无疑要考虑上述四个基本要件。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到商标侵权行为自身的特殊性。
(一)有违法行为存在
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即发生了行为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擅自在相同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妨碍商标注册人行使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商标违法行为的存在是侵权行为构成的前提条件。
(二)有损害事实发生
损害事实在商标侵权行为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条件。至于损害事实,可以是物质损害,也可以是非物质损害。物质损害是造成商标注册人在经济利益上的减少、消灭。非物质损害是因侵犯商标专用权而致使权利人的商品信誉、企业形象被损毁、贬低。非物质的损害是无形的,并且当时是无法计算的,但终归导致权利人财产利益的减损。在实践中,对物质损害的认定应由被侵权人举证,而对于非物质损害的认定,举证却是非常难的,因此无需被侵权人举证。只要有违法行为的存在,便认定为有非物质损害,被侵权人即可要求停止侵害。
在上面我们讲述到,商标侵权行为损害的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是由各个被告的共同过错造成的,是被告集体行为所致,因此在诉讼中,他们应当列为共同被告。如果上述被告不在同一地点,任何一个被告的住所地法院都对这一商标侵权的共同诉讼有管辖权,也即权利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任何一个侵权人的住所地法院起诉,在起诉状中,原告可以以共同诉讼的诉因,将上述被告住所地的所有侵权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一个案件的诉讼。法院判决侵权赔偿时,每一个被告首选的标准是以各自的侵权获利作为承担侵权赔偿的依据。
如果千个案件的几个被告当中,有的被告的侵权获利能够计算出来,自然以其侵权获利作为赔偿的依据;如果有的被告的侵权获利难以计算出来时,则可以考虑以原告受到侵权所遭受的损害作为被告赔偿的依据。需要强调的是,在共同侵权之共同诉讼中,被告除了自己就其侵权行为 各自承担赔偿责任以外,还要就各自承担的侵权赔偿承担连带的补充清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