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管敷设:
a.明管敷设工艺与暗管敷设工艺相同处参见暗管敷设的施工方法。
b.管弯、支架、吊架预制加工:明配管或埋砖墙内配管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6倍。埋入混凝土的配管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虽设计图中对支吊架的规格无明确规定,但不得小于以下规格:扁铁支架30×3mm;角钢支架25×25×3mm.
c.测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根据施工图纸首先测出盒、箱与出线口的正确位置,然后按测出的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拉出直线,按照规定的固定点间距尺寸要求,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并保持一致;中间的管卡最.大距离如下表:
明配管中间管卡最.大距离一览表
配管名称 管径(mm)
15~20 25~32 32~40 50~65 65以上 管卡间最.大距离(mm)
壁厚>2mm钢管 1500 2000 2500 2500 3500 壁厚≤2mm钢管 1000 1500 2000 / / 硬塑料管 1000 1500 1500 2000 2000
d.支、吊架的固定方法: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支吊架的固定主要采用胀管法(即在混凝土顶板打孔,用膨胀螺栓固定)和抱箍法(即在遇到钢结构梁柱时,用抱箍将支吊架固定)。
e.变形缝处理:穿越变形缝的配管应有补偿装置。
f.接地连接:镀锌钢管管路应作整体接地连接,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接地线应有补偿装置,接头两端应用配套的接地卡,采用4mm2的双色铜芯绝缘线作跨接线。
气配管及管内穿线施工工艺
电气, 穿线, 管内, 配管, 工艺 (1)施工流程
a.暗管敷设的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煨弯→测定盒箱位置→固定盒、箱→管路连接→变形缝处理→接地处理
b.明管敷设的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煨弯、支架、吊架→确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支架、吊架固定→盒箱固定→管线敷设与连接→变形缝处理→接地处理
c.塑料电气暗管敷设的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预制加工管弯制→测定盒箱位置→固定盒、箱→管路连接→变形缝处理
d.塑料电气明管敷设的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确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支架、吊架制作安装→管线敷设与连接→盒箱固定→变形缝处理
e.管内穿线施工程序:施工准备→选择导线→穿拉线→清扫管路→放线及断线→导线与带线的绑扎→带护口→导线连接→导线焊接→导线包扎→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灰色:P-OK(电源信号线)
灰线的主要功能是电源根据12V,5V,3.3V供电的状态做出一个综合计算,得出一个数值,通过灰线的一个输出电压表示出来,告诉主板电源状态OK。一般情况下,灰色线P-OK的输出如果在2V以上,那么这个电源就可以正常使用;如果P-OK的输出在1V以下时,这个电源将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必须被更换。这也是判断电源寿命及是否合格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这里要讲的是灰线的另一个用处,是在复位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开机或按机箱上的REST复位键时,灰线输出那个电压是有一个延时的,这个延时大概有几百毫秒,正是在这几百毫秒之间,复位电路导通连接到灰线,灰线这时还没有输出电压,它起到的是像黑线一样的接地的功能,复位电路就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于是完成复位动作。等这个动作完成后,灰线这时才不紧不慢的输出它自己的电压。这就是开机的原理了。